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平衡,电力需求集中于东南部地区,而发电能力集中于西北部地区。随着我们国家长期稳定的经济稳步的增长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加,我国迫切地需要建设大规模、远距离的高压输电线路,最终完成等显著技术优势,能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电网输送能力,是当今输电技术的顶配水平及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方面领先全球。
在特高压输电中,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各有优势。特高压交流输电在构成交流环网和短距离传输领域优势突出,主要定位于近距离大容量输电和更高一级电压等级的网架建设,实现各大区电网的同步互联,适合作为大区域中枢,担当网架的主干;特高压直流输电在点对点长距离传输、海底电缆、大电网联接与隔绝等领域优势突出,主要定位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以及部分大区、省网之间的互联,适合实现大区域联网。
探索与示范阶段(2006 年至 2010 年):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从 2006—2007 年以云南—广州、向家坝—上海项目为起点开始建设和发展,基础是超高压直流技术。我国首条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是 2006 年 12 月开工建设的“晋东南—南阳—荆门 1000kV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2006年至 2010 年,我国共有 4 条特高压线路开工,其中交流工程 1 条、直流工程 3 条。截至 2010 年,我国累积完工特高压线 千米。
第一轮发展阶段(2011 年至 2013 年):在本阶段中,我国明确结合大型能源基地建设,采用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以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使用格局,并加快区域和省级超高压主网架建设,重点实施电力送出地区和受端地区骨干网架及省域间联网工程,完善输、配电网结构,提高分区、分层供电能力。2011 年至 2013 年,我国共有 5 条特高压线路开工,其中交流工程 2 条、直流工程 3 条,截至 2013 年累积完工特高压线 千米。
第二轮发展阶段(2014 年至 2017 年):为缓解大气污染,2014 年 5 月,国家能源局提出快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2 条重点输电通道的建设(其中含“四交五直”特高压工程),优化建设电网主网架和跨区域输电通道,并发挥跨省跨区特高压输电通道消纳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作用。2014年至 2017 年,我国共有 13 条特高压开工,其中交流工程 5 条、直流工程 8 条。截至 2017 年,我国累积完工特高压线 千米。
第三轮发展阶段(2018 年至今):在能源输送需求及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双重影响下,特高压输电工程迎来第三轮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时期。2020 年 3 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新基建板块。“新基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而特高压建设则是“新基建”支持的重点方向,在“双碳”和“新基建”的双重推动下特高压有望迎来新一波建设高峰。
2022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水平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快速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截至 2024 年 4 月,我国已建成特高压输电线 条,其中直流输电线 条、交流输电线 条。根据《中国能源报》资料,“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线 直”,涉及线 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 3.4 亿千伏安,总投资 3,800亿元,对比“十三五”特高压建设投资额 2,800 亿元,增速约 35.7%。
在特高压输电的带动下,我国持续建设与之相匹配的超高压、高压电网,消纳和完善电网主网架布局,进而促进我国超高压、高电压等级变压器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2012 年至 2022 年,我国高电压等级变压器容量逐步提升。中电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2 年至 2022年,我国 220kV 及以上电压变压器的累计容量从 262,365 万 kVA 增加至 519,761 万 kVA,年复合增长率 7.08%。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规划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思瀚研究院(国内产业研究领导者,主体业务:可研报告、行研报告、计划书、等规划业务,产业研究信息,帮企业精准获悉产业资讯。
上一篇:徐州拓能机电获得一种新能源再制作形式的工程车辆专利防止污染空气
下一篇:若尔盖污泥压缩车出租租赁今日便惠2024排名一览